一年內二位
重喪或祭三喪,係指親屬中一年內有兩人接連離世,在中國東北又稱為犯呼。傳統觀念中視喪事為不祥,接二連三的喪葬更是大忌。遇到重喪如何化解,本文一次告訴您。
「重喪」是什麼?為什麼大家都在忌諱?
重喪的定義大致是第一位親人離世不到百日或一年內,又有至親離世。這在古時是相當觸霉頭的。俗話說:「有一就有二,有二就有三,無三不成禮。」重喪的親屬必然擔心第三喪的發生。為了防範喪事接二連三的到來而有了「隔孝」的習俗。
一年內親人接連離世該怎麼辦?重喪習俗解析。_內文_1.jpg
進行「隔孝」的意義在哪?
為了避免第三喪,按照台灣傳統習俗,通常會在第二位逝者的喪葬儀式中,舉行「隔孝」,目的是希望能夠化解家中接連離世的狀況。
「隔孝」的習俗有兩種:
遣爽/遣送
遣爽/遣送的做法是將稻草綁成人的形狀,然後妝點衣著成稻草人。草人將會作為第三位逝者的替身,再由法師作法來終結家中的禍事。
寄空棺
做法與遣爽類似,但除了上述的草人外還會準備豬肉、雞蛋和豆干(俗稱小三牲),儀式開始時會先取雞血替草人開光,並用活鴨子做法「壓煞」。最後將草人裝進棺木封棺燒化即完成。
家族中每個人都要「隔孝」嗎?
其實不然,並不是一年內參加喪禮的人都要「隔孝」,本文整理出需要「隔孝」的三種情況,提供給家人們參考:
隔孝的條件 | 說明 |
直系親屬 | 一年內,連續離世的逝者都是自己的「直系親屬」,像是祖父母、父母親或是兄弟、姊妹等。 |
同住家人 | 逝者的同住親人為主,若有其他親屬同住,隔孝通常適用在直系同戶家人。 |
在第一次葬禮上 有配戴孝誌 | 一年內有戴到孝誌(戴孝)的情形。孝誌就是參加告別式時,別在手臂上的蝴蝶結,是喪服的「簡化」,由於現代人無法像過去一樣披麻帶孝,所以將孝服轉化為孝誌,以表戴孝。 |
通常只要具備其中兩項條件,家屬就會斟酌是否進行「隔孝」。這時可以諮詢葬儀社/生命禮儀公司,幫助辦理隔孝的儀式。
高雄、台南、屏東禮儀公司推薦:懷恩祥鶴,將心比心、視逝如親,有禮儀相關的問題,請撥打24小時服務專線:0800-383-777,懷恩祥鶴會有專人為您服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