豎靈的習俗有那些
豎靈的傳統習俗有哪些?
親人離世後,早期通常是在家中舉辦豎靈儀式,過往的喪葬觀念較為保守,因而產生許多傳統禮俗需要執行和遵守,以展現對死亡的敬重。「遮神」和「示喪」是過去的治喪期間常見的傳統習俗,雖然各地信仰和家庭習慣不同,細節上略有差異,不過金麟以客觀的角度來解說「遮神」和「示喪」,希望幫助家人有參考的依據。
關於遮神的習俗
傳統觀念中,辦喪事是非常不吉利的事,若家中有供奉神明、天公爐或是設祖先牌位,要以貼有紅紙的米篩或是紅紙遮蓋,以表達對神明或祖先的敬畏之心。如果親人的遺體不是安置在家中,則不需進行遮神的儀式。現代亦有些案例,雖親人的遺體安置在家中,但遺體與神明祖先不在同一層(樓頂加蓋神明廳),亦不進行遮神的儀式。
關於示喪的習俗
以前人們會在家門前,張貼紙張傳遞家中有人往生的信息。男性的逝者書以「嚴制」、而女性的逝者則稱為「慈制」、如果逝者的父母都健在,書以「喪中」。再於左右鄰居大門貼上小紅紙或紅布條來擋煞,同時也是表示敦親睦鄰的禮儀,傳達在居喪期間存有許多打擾、敬請見諒的含義。
而宗教信仰為基督教或是天主教的家庭,門口則用白色紙張書以「安息」、「喪中」、「喪宅」較適合,不建議書以「嚴制」、「慈制」、「忌中」。
小提醒:由於時代變遷,若未在家中豎靈就沒有「遮神」跟「示喪」的必要了,不過選擇在家中豎靈的家人,為了敦親睦鄰及對逝者的敬重,建議可與禮儀公司或是葬儀社討論後再決定是否進行。
豎靈有什麼注意事項和傳統禁忌?
一、香火不可中斷
現代使用的香材(環香)都比較持久,但我們在香火即將燒盡時得多留意,因為在傳統的習俗中,香火具有綿延子嗣、世代傳承的含義,深受長輩重視。由於這是過去流傳下來的禮節,如果真的不小心中斷了,家人們不必驚慌失措,只要立即點上即可。
二、保持靈桌清潔
靈桌經過香火長時間的點燃一定會累積香灰,需定時將香爐中的香腳拔除(留三支)並清潔桌面以表對逝者的敬重。若供有鮮花,可以添加少許白醋,以延長花朵綻開的壽命。
三、當心火燭的使用
在靈位前,通常會供有一對持續點燃的蠟燭,建議家人們到了晚上可以改用相對安全的電子燭燈,不僅減少蠟燭的耗損,同時也不失供奉之意。
四、親友前來上香
家人們在親友來上香時,應該要主動點香並交由祭拜者,並告知逝者誰來弔唁,接著保佑祭拜者出入平安。待行禮後,家人再接過香安插在爐內,最後再互相致禮回禮。
高雄、台南、屏東禮儀公司推薦:懷恩祥鶴,將心比心、視逝如親,有禮儀相關的問題,請撥打24小時服務專線:0800-383-777,懷恩祥鶴會有專人為您服務。